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发布日期:2022-04-16 来源:伍略咨询公司
文章转至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2022-04-08文章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是新能源汽车大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及其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指出,新能源电池是大赛道、快车道。在全球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渗透率迅速提升。电池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整车成本中占比40%以上。电池技术的发展、性能的提升是决定新能源车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得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
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的报告分析,展望未来,行业将会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会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800万辆,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或达1000万辆级别;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在3000万辆规模。
二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预期提前,2030至2035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全球新能源应用领域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未来技术突破持续推升大规模商用化落地,行业将呈现非线性爆发式发展趋势。
电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当前动力电池在新能源乘用整车成本中占比40%以上,电池技术的发展、性能的提升是决定新能源车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望未来,任泽平认为,一方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式发展将会拓展新能源车商用领域应用空间,丰富大型客车、物流车、重卡、牵引车、港口拖车等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增势显著,未来将持续爆发式增长。
“十四五”期间将是新能源快速发展,大规模对传统能源形成替代,逐步形成环保和成本优势的重要时期。任泽平认为,一方面,中国仍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延续发挥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式增长、动力电池全价值链跨越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将在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超前实现产业化,拓展新能源车商用领域应用空间和场景,继动力电池之后将继续突破形成大规模产业。
任泽平表示,新能源电池行业将呈现“一大支柱,两大应用场景,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发展特征。
据任泽平介绍,一大支柱是指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发展将继续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第一大支柱。两大应用场景是指基于现有动力电池技术成本优势,加速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应用场景落地;并以氢燃料等燃料电池为切入点,丰富和扩展新能源乘用、新能源商用应用场景。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是指以固态、钠离子、高镍多元、铝空气等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电池技术,将补充丰富新能源电池市场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格局。
任泽平进一步介绍到,当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等动力锂电池技术应用在乘用纯电动和混动汽车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已处于商业化量产阶段,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以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将继续作为产业第一大支柱,是未来5至10年新能源电池发展的“主力军”。
动力电池已开始加速商业化量产,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机296.8GWh,同比实现翻倍式增长,2025年装机规模或超1000GWh,未来增量空间显著。中国企业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凸显,全球份额占比已占据绝对优势。未来将持续发挥动力电池技术研发、成本优化、产业集群优势,完善产业在关键材料、制造设备、系统集成等各环节覆盖,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式增长和全价值链跨越发展。并促进固态等新电池技术兴起,开拓梯次回收利用等细分市场“新蓝海”。
在两大应用场景中,电池能源形式新发展将促进新能源乘用和商用两大应用场景综合拓展:一是动力电池加速新能源车在城市、短途等乘用领域场景进一步落地,二是氢燃料电池大幅扩展新能源车在长途、大型等商用领域的应用空间。氢燃料电池在功率密度、充氢效率等方面优势提升,适合商用远途场景,有助于扩展新能源在商用货车、客车、物流、叉车等领域应用,以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发展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切入点,解决商用车电池里程和充电时间“焦虑”,发展更多适合商用车的新能源电池,对提升未来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至关重要。
预计未来氢电池将在国产化率提升、规模化降成本、氢能产业链协同发展作用下,加速步入商用化阶段,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预计约达10万辆,2035年前保有量约达100万辆。
在多元化技术路线上,以固态、钠离子、高镍多元、铝空气等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电池技术,将丰富新能源电池市场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格局。一是发展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新型技术,延伸能量密度和通行里程上限,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有助于新能源电池在不同适用场景应用拓展。二是发展例如高镍低钴、无钴、钠离子等新技术,可减少对特定上游资源依赖,降低原料端对电池生产成本影响。近年来,钠离子、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逐步投产,电池路线多元化是新能源时代的发展趋势。
任泽平指出,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以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为重点,其他多元化电池技术综合发展;涵盖乘用、商用两大领域;实现上游基础设施和下游回收利用等全价值链环节覆盖。他建议,在未来应综合提高电池技术研发能力、产能供应保障能力、产业链制造综合实力、回收循环绿色发展能力、加氢和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池行业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