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




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新趋势 Vadding View

您的位置: 天博官方网站> 观点&趋势> 新趋势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危机加剧 固态电池仍有瓶颈

发布日期:2018-08-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在各种技术路线竞争中,既有传统燃油车的提升路线,也有混合动力的路线,还有氢燃料的路线。因此以锂电池、三元电池为主的纯电技术路线需要加快的创新,找到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在电池的创新面临着很多不协调的问题,如材料和电池不协调,电池和整车不协调,整个电池制造和环保产业不协调。”

  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支持了电动汽车整体性能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取得快速发展。然而,电动汽车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整车正向开发、电机、电控、电池、轻量化、智能化等,最基础、最重要的仍是电池技术突破,可以说电池是破解里程焦虑、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的关键。

  对此,张永伟表示:“在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的发展最为领先,其他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短板。但伴随产能增大,也出现了投资虚化的问题。所谓的投资虚化是大量的投资围绕着一些固化的技术、一些低端的领域来积聚,容易制造一些没有实际竞争力的产能,这些产能最后可能会成为产业创新的障碍,所以产能大了不一定是最大的优势,但是没有产能很难跨过构筑竞争的门槛,这是一把双刃剑。”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仍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这就需要电池企业要以全球的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

  6月15日,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宣布,与丰田公司和松下等企业启动新一代高效率电池(固体电池)的核心技术的开发。该项目力争在2022年度之前,确立固体电池核心技术,到2030年前后,将每千瓦时电池组的成本降至锂电池的1/3左右,将快速充电时间缩短至1/3,即10分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锂电池领域,日本企业已被中国企业赶超,在固态电池项目中,日本将举全国之力推进研发,力争夺回电池产业的霸权。这种竞争会激励中国的企业加倍努力。”

  与此同时,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高原认为,短期或中期内固态电池可能实现突破,固态电池会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提高能量密度,能够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许多问题。

  需破解产能问题

  事实上,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带动下,全球锂动力电池出货量由2011年的1.08GWh上升至2017年的62.35GWh,其中中国已经领军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占比已经超过60%。前十企业全部为中日韩企业,占市场总额的80%。

  面对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事态的变化,陈清泰表示:“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国家的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是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伴随电池产业的发展,产能利用不足等问题却越发突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也出现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动力(17.530, 0.20, 1.15%)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宁德时代(69.290,-0.71, -1.01%)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

  造成以上问题与盲目投资密不可分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动力电池相关投资项目多达100个,总投资额超过2159亿元。31个典型并购事件涉及交易金额427.74亿元,涉及上游资源和材料、中游电池生产及装备,及下游回收利用环节。

  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但一个潜在危机却不容忽视,即全球锂、钴、镍资源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据了解,全球锂、钴、镍资源分布集中,智利、刚果、澳大利亚占比最高,中国锂资源丰富,但钴、镍资源匮乏。

  陈清泰分析称,中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这就使得双重的压力压到了电池企业的头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

  固态电池仍有瓶颈

  目前国际主流企业主要电池类型基本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去年在中国这两种电池装机占比合计达到93.3%。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预测,未来十年,动力电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同时向高镍和新体系电池方向发展。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技术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竞争的重点,目前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45.350, -0.63,-1.37%),德国的奔驰、宝马,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SDI、现代等多个国家的企业都在该领域布局。

  但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固/固界面相容性和稳定性等技术问题,以及生产制备成熟度还亟待加强,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还需要进一步研发,且需要降成本,目前处于行业积累期。

  因此,张永伟分析,新一代电池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锂硫、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纳米电池等新电池研发层出不穷,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这些研究基本处于实验阶段,距离产业化较远,在产业界也存在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池有望打破当前动力电池的一些瓶颈。 

  宁波杉杉股份(21.640, -0.38,-1.73%)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晓东表示,固态电池实际上是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材料体系下,把隔膜和电解液换成一个固态的介质。但这只是提高了安全性,对能量密度、成本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同时,这种方式的挑战非常大,因为固态电池的导电率、高低温的特性、成本等因素,可能都需要有相当长时间去磨合,而且这不是真正的本质的固态电池。

  二是真正的固态电池应该是采用固态的电解质,使得正负极材料体系彻底更新,把锂离子三元的碳负极改成锂硫或者锂金属。目前第一层很多企业都在尝试,但这样的产品不是电动车行业需要的,要达到第二层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

  纵观整个电池产业,动力电池依靠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低成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但下一代电池是什么,确实存在着很大的竞争不确定性。张永伟表示:“目前电池行业还在于创新和研发阶段,但在这个领域,最大的问题不仅是企业投入不够,基础性创新缺乏。基础研究的机构往往不太关心市场的需求,产、学、研链条不能打通,没有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公共技术基础研究的重任,这或许是未来该产业创新乏力的一个隐忧。”

  文/纪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