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发布日期:2018-08-24 来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体现。不过“食品的安全性”概念,有时并不等同于“食品的安全感”概念,安全感不仅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础上,也建立在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感上。
安全,在信任和责任感基础上
近来陆续爆出的“细菌门”让速冻食品行业处于风口浪尖,更引致公众对食品生产企业责任意识的质疑。尽管政府表示某食品经过检测是安全的,或者企业也证明它是合格的,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放心,因为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他们有点“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得对食品行业的操作性增强,农药、添加剂本来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产生的,但是一些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非法或者不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肆意掺假、降低成本,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失去了其信任。
另一方面,中国食品行业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企业众多,从业门槛很低,各层次人员充斥着食品生产及销售领域,其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巨大困难。
一旦食品企业违背道德承诺,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在重复博弈中失信于消费者,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在消费者无从辨别的情况下,不安全食品可能通过成本优势,利用低廉的价格打压正常商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政府管制和法律虽然能约束食品企业的某些不法行为,但有时不能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只有食品企业严格信守道德承诺,具有积极的道德自我约束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里特在一次论坛上指出:“诚信和规范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但是经营理念更是诚信和规范的基础。保证品质需要严明的监管系统、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但这些有效的检验必须建立在生产者、经营者、贩卖者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上。”
他认为,食品安全不是要取得各种认证,而是要取得社会的信任。生产者、经营者、贩卖者必须把产品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因此,在保证食品安全上要转变管理模式。以前是危机管理,即强化监管,发现问题后再制定标准;现在要转变成风险管理,以建立良好的“安全链”生产系统为基础,以确认安全性为目标,在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地、预见性地防止问题,不是政府跟企业像猫捉老鼠一样互捉迷藏,而是让生产者总是担心自己出问题。
全供应链,匹夫有责
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是,如果食品行业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某家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产生不安全隐患,可能会随供应链逐步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风险,甚至带来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就是例证。
食品链条的复杂性造成了食品安全控制的复杂性。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食品链源头、食品加工、食品流通、消费、监管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危机,并会沿着供应链逐步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食品供给体系中,信息不对称明显存在于食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每一环节都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每个交易主体都需要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因此,食品企业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也应该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手段。
一位食品从业者表示,应该把供应链当做一个系统的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部门与外部的关系,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在外在联系。其次要在共同目标下主动积极地管理,其内容涉及整个食品从采购、加工、贮存、销售过程中的人、机、料(原、辅料,清洁用剂等)、生产工艺、环境设施的要求。把源头管理不再作为生产的辅助措施,而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关键一环。
不过,食品供应链中的企业较难对其他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不作为实施制裁。这就要求所有成员企业具有“通常的正派”,同时避免剥削行为或其他不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