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




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伍略观点 Vadding View

您的位置: 天博官方网站> 观点&趋势> 伍略观点

从泰勒原则谈“把人变成机器”——由富士康12连跳想到的

发布日期:1905-06-22 来源:

从泰勒原则谈“把人变成机器”——由富士康12连跳想到的

    “把人变成机器,是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的原罪”,一位网友在富士康“十二连跳”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实有点不太靠谱。

  假如这算是富士康的原罪的话,那么,等于变相否定了泰勒的管理成就。因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现了高效生产率的法宝,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重复!它的言外之意,人性层面的东西(包括了尊重人的个性、自由想象和发挥等等),对于生产率而言都是有害的。实际上,泰勒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折时期,发现了工业型企业(注:仅限于工业型企业、而不是其它类型企业)管理的一个秘密,就是不断重复。

  “不断重复”的一个恶果,就是把人变成机器,或者把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

  不过,我们笼统的不加区分的把它称之为“恶果”,其实比这个所谓的恶果还要恶劣和糟糕。实际上,“不断重复”乃至于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有一个好处,就是获得企业组织梦寐以求的生产率。一部分中国人天真的误以为,“只要勤劳就能致富”,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只要勤劳就能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其实不然!实际上,即使是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生产率也不是通过“勤劳”而获得的。也就是说,生产率跟人的勤劳或勤奋之间,其实没什么联系,而是恰好相反,把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才是获得生产率的一个正确的途径。

  效率这个词,对于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农民而言,不仅十分陌生,并且一点都不习惯。好在农民(尤其是中国农民)有一个传统,就是勤劳/肯吃苦,并且十分驯服听话。这就为泰勒的“不断重复”的生产率的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基础。不过,勤劳/肯吃苦,仅仅是传统农民的代名词。

  一位90后的小女生在网络上,这样表达她的价值观“宁愿做宝马车的奴隶,也不做自行车后坐上的快乐小女生”。可见,80后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价值观截然不同。

  实际上,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一点都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就连沉默的想象力也被点燃了——“想象力”一旦被点燃,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梦醒了”是幸事,另一种是梦醒之后却无路可走,反而是更大的痛苦。这就把新生代的农民工,夹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既缺乏勤劳/吃苦的本份,又没有一技之长让它们脱离体力劳动者的苦海——这并不是一个两难选择,而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

  因此,对于处在夹缝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代价说”要比“原罪说”来得更为真实。

  “代价说”追根溯源,可以追究到清朝的晚期。可谓“一步晚,步步晚”,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显露了机械化战争的雏形时,中国社会却长期处于长矛梭镖的冷兵器时代。其实,中国社会的所谓“多灾多难”,只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从世界上来看,典型的工业社会,至少是发生在一个世纪之前甚至更早,而当时的清朝政府对此却一无所知。晚清的李鸿章迷信技术而组建北洋舰队时,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随意在舰炮上晒衣服的水兵,并不具备一个现代水兵必备的基本素质——打败仗是必然、不打败仗是侥幸。

  富士康的实际掌门人郭台铭,曾经说过一句话:“民主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大意)。从富士康的“十二连跳”来看,他确实很好的饯行了他的这句“臭名昭著”的名言。

  郭台铭在最近视察深圳富士康时,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选择了一言不发、沉默不语:他能说什么哪?难道他能够这样为自己辩解吗:富士康是一家典型的代工企业,做一个不断重复的奴隶是你们的本分,又或者这样说,假如你要做一个自由的快乐人,请你不要来富士康!显然,他不能这样说,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一言不发、沉默不语。

  公允的说,郭台铭的富士康,要比中国一些更加原始的“血汗工厂”(包括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等),要文明得多、进步得多。

  因此,我们只能从“代价说”的角度,来理解富士康的“十连跳”——由于中国的文明进步与世界的文明进步并不同步,因而,这是处在激烈转型期的夹缝中的中国社会,应该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或者说,富士康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中国当下的深圳——如果早20年,富士康会被当作提供较好福利的好工厂的模范,又或者,富士康不是出现在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深圳,而是出现在温饱尚且不足的偏远西部地区,结局可能完全两样。

  落差会产生不平衡,这其中,心理落差比经济落差更为隐性、但也更为致命。

  中国的文明与世界的文明并不同步(历史角度来看),这个落差不仅仅体现在农民工的层面上,也体现在其它的各个领域中。就我个人熟悉的管理学领域来说,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管理,不仅完全不同而且截然相反,譬如工业社会讲究的是生产率,知识社会讲究的是创造率等等。不幸的是,中国社会正在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束缚从而追赶上工业社会的步伐,却有遭遇到了知识社会的横刀立马。

  这就造就了中国当下社会里的一个奇观:农业社会的传统观念、工业社会的管理技术、知识社会的素质要求……,一时间泥沙具下、相互混杂,你很难清晰的分辩出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哪?”。这时候,就需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各种管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