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发布日期:1905-06-22 来源:
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的研究评述
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兴起的一个课题,在 20 世纪 90 年代,外国学者先后开始进行针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的研究,产生的成果之一是战略导向绩效管理学说,在此方面,坎贝尔(Campbell)于 1993 年提出了行为绩效模型,对因特定作业而产生的组织成效行为与其它方面产生的组织成效的绩效行为进行了重要的区分,从而创立了行为绩效论说;鲍曼和摩托瓦德罗(Borman &Motowidlo)于 1993 年提出“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即关系绩效评估法;1996 年,斯考特(van Scotter)和摩托瓦德罗进一步将关系绩效划分为人际促进和职务奉献两个层面;1999 年,康威(Conway)将斯、摩二人的研究扩展到对管理职务的研究,并得出职务奉献独立地对管理职务的整体绩效起作用等与斯、摩二人的研究相反的结论。时至今日,基于关系绩效评估法的关系绩效评估说已经成为西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学说的主流。
与此同时,外国学者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的研究使战略导向绩效管理体系和技术得以快速充实和发展。戴维·诺顿和罗伯特·卡普兰 1992 年共同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在此后,他们不断发展和扩充了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并创立了多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战略管理工具。1994年,托哈(Thor C.G)提出FOM(Family of Measures)评价体系,从企业盈利能力、生产率、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其他质量等维度建立了绩效的评价体系,弥补了杜邦和 EVA 方法片面强调财务评价的缺点。斯潘尔伯格(Spangenberg)则提出了战略整合绩效考评模式,指出了绩效的三个层次:组织、过程/职能、团队/个人。
国内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的研究至 2000 年后才逐步开展,研究的焦点之一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阶段划分。对阶段的划分有 2 阶段论、3 阶段论和 4 阶段论,其中,孙永凤、李垣(2004)将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分为 20 世纪 80 年代前的财务评价阶段和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战略绩效管理阶段;陈共荣、曾峻(2005)将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分为 3 个阶段,但对于战略绩效管理阶段开始的时间陈、曾二人与孙永凤等人基本上持同一观点;袁智慧、陈险峰(2005)则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才进入战略性综合绩效管理阶段,即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第 4 个阶段。国内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的研究的另一个焦点集中在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指标和评价体系上:王忠(2005)将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主因素层和指标层三层,其中,主因素层共有获利能力、竞争优势、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 8 个影响企业绩效的指标;牛丽文、张进(2005)则提出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成长、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可持续发展的六唯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此外,平衡积分卡(the 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EVA 等多种战略导向绩效管理工具的整合也成为国内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此方面,李建丽(2006)认为 EVA 和 BSC 可以有效融合,杨成炎(2006)提出了以 EVA 为导向, 以 BSC 为载体的 BSC 新体系。